实习派 | 王韬:无畏少女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修炼法则
以下文章来源于微软学术合作 ,作者微软学术合作
“MSRA 教会我最宝贵的事情,就是在难题面前不露怯了。”王韬笃定地告诉我们。
王韬爱笑,幽默的段子更是信手拈来,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能被笑容击散。但是她也告诉我们,每次实现学术道路上的成长和蜕变,她都要感受一次“死去”又“活来”的历练。正如歌曲《stronger》中所言,“无法将我击败的,会让我更强大”,王韬在跌跌撞撞中“脱胎换骨”,不断和更好的自己相遇。
四个月的实习中,北邮女孩王韬在 mentor 微软亚洲研究院DKI组(数据、知识、智能组)主管研究员周梦宇的指导下,在科研与产品两方面均成果丰硕。她与 mentor 合作的论文已被 AAAI'20 会议接收,参与的技术开发工作也将很快进入微软的核心产品 Excel 之中。成绩闪闪发光,殊不知,她从研究生阶段才正式踏入计算机专业,是一名挑战过跨学科难关的“程序媛”。
王韬
王韬本科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光电专业,大学四年,她一路从硬件学到了软件,广泛的接触面让王韬有机会找寻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。
“我喜欢绞尽脑汁研究一个问题、最终得到反馈的过程。”大三的时候,王韬接触到了单片机,苦苦探索良久,王韬终于通过程序控制,点亮了第一盏跑马灯。随之而来的成就感点燃了她对计算机的兴趣——原来代码“跑”起来可以这么有趣!
王韬没有因为原本的硬件背景犹豫,“为什么要让过去捆绑住自己的手脚呢?”她听从了内心的热爱,转而选择计算机作为研究生的攻读方向。
如果说本科期间对写代码的兴趣让王韬燃起了对计算机的热情,那么研究生阶段无疑是将热情慢慢沉淀与提纯。硕士时期,王韬开始与算法打交道,“这是我新阶段的挑战。”
几句话能写完的历程,却让王韬足足挣扎了几年。不同于反馈迅速的代码,算法要求坐得住“冷板凳”,严谨、周密地进行研究。“我在北邮的硕士导师程祥老师也鼓励我,读研得读得稍微难受一点,经历一下切切实实的痛苦,才能一往无前。”
研一补完了计算机专业基础,王韬开始系统地进行科研工作,并成功申请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工作。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,王韬终于实现了从“门外汉”到“程序媛”的蜕变。
王韬参加了 ACM 校赛并拿到“最佳女队”称号,获得了人生中第一只口红
王韬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缘分早有伏笔。同门师兄师姐曾经跟随周梦宇进行研究,他们的成长让王韬对 MSRA 心生向往。投递简历,通过面试,王韬获得了到她心目中“女神研究院”实习的机会。
王韬在研究院主要负责将模型封装成 API,并对研究模型进行效果评测和优化。初来乍到的她内心实则惴惴不安,“跟不上这里的进度”成了她最担忧的事情。进入到工作状态后,王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:mentor 给实习生安排的工作都是循序渐进的,细致的指导也让她可以快速上手。“可拆解的工作任务”给予了王韬很大的信心,当子任务被逐个击破,那些难啃的“硬骨头”也变得没那么面目可憎了。
优秀的研究员需要成熟的科研思维,在 MSRA 的工作让王韬有机会领略规范、系统的科研流程。王韬所在的科研团队不断将已有模型尝试应用于不同场景,并优化模型使其更为成熟。曾经有一次,新模型的实验结果出奇得好,但由于这一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差,团队并没有急于将成果发表,而是不断地查验中间过程,对比各种指标,寻求这一优异效果背后的动因。
王韬(右一)和 MSRA 小伙伴们的合影
“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 MSRA 的科研素养以及高标准严要求。”王韬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,“大家不会为了发论文而去强行解释,而是在不遗余力找每一步的成因 。”
除却严谨的工作态度,团队高标准的工作规范也令王韬受益匪浅。“之前写的代码,往往都是跑通了就万事大吉,但来这里实习之后,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代码,以及代码能否满足整体项目的规范,都需要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。”她说,“你每次提交给大家看的信息,目的都是要让大家都能获得信息。”
从刚开始的不安到后来处理项目的游刃有余,研究院给王韬在计算机领域发展的信心“添了一把火”,“原来我认为 MSRA 对我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地方,但后来在 MSRA 的工作经历告诉我,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,只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着手去做,就总是有办法一点一点实现的。”
王韬
王韬的成长离不开组里各位导师的倾囊相授。每周,她都会参与高级研究员韩石组织的大组会议。“韩老师会从宏观的视角把控数据分析研究的整体方向,每次一听完大家讲述研究遇到的问题,韩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。”研究进度在韩老师的把控下,总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。
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不仅可以独立进行研究,更能够用研究员的思维告诉实习生应该如何进行研究。王韬的 mentor 周梦宇对她的指导主要在思路层面,比起直接告诉手把手地传授解决方式,周老师会更多地告诉王韬如何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。授之以鱼,可救一时之急;授之以渔,方解一世之需。王韬慢慢地掌握了纾解问题的有效途径,一点一滴地提升了模型的表现。
不仅在思路上给予帮助,周老师在王韬的工作过程中,还是有如“及时雨”一般的存在。“周老师特别稳和临危不乱,无论这个事情看起来有多棘手,他都会将项目拆解到我们可以消化掉的程度。”王韬不禁感叹,“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被线缠住的猫,找不到症结所在。每当这时候,周老师就会过来,用剪刀帮我把乱线解开。”
除了在工作上的“授业解惑”,周梦宇也将生活的诀窍“传道”给了王韬。“周老师的工作强度很大,但是他是一个会休息的人,经常会去登山。” 接过 mentor 的“Work Hard, Play Harder”的精神衣钵,王韬也养成了早起去公园吹笛子的爱好。
“大家的工作模式都是非常健康的。在 MSRA 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,它意味着工作的可持续状态和优秀的团队交互模式,这种可能性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东西。”
提及未来规划,王韬对微软首席研发经理邹欣在报告中讲到的一句话深以为然:“要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” ,她不断提醒自己要有意识地将看待未来的眼光放得长远。王韬计划在企业中进行研究工作,也期待这种具备“前瞻性”的工作能够带给她更加宽阔的视野和优秀的平台。
王韬(右)与 mentor 周梦宇(左)的合影
在 MSRA 的回忆满满当当,怀揣着从这里收获的科研方法、科研标准与科研准则,王韬在热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。成长的历练留下了涅槃的烙印,却也赋予了王韬向上的鲜活力量。无需畏惧的“科研之道”,将会伴王韬继续未来的科研旅程。
周梦宇
微软亚洲研究院
主管研究员
王韬是我带过的优秀实习生中很耀眼的一位新星,聪明、靠谱、善于合作,巾帼不让须眉。她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四个月中,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,也得到了大量的锻炼和高速的成长。我们合作的论文已经被 AAAI’20 会议接收,相关技术也很快就会进入微软的核心产品之中。我相信无论将来是继续科研深造还是进入工业界,王韬都能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将事情做好。希望 MSRA 将来也能有更多像她一样的实习生,加入我们一起做有趣和有影响力的前沿研究。
你也许还想看